应用ERP系统提升电力基建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2021-07-17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作者: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密云供电公司 郭文宇)
理人员在实践应用环节,应当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转变思路,创新方法,确保电力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 ERP系统的合理高效适应于,推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3.1 电力基建项目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电力基建项目信息化总体目标在于,建立起完善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验收体系,形成项目管理机制,在这一过程之中,施工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建筑材料的供应商所提供的各类资料进行科学汇总,实现物资供应商的统一化管理,并在这一过程之中,在电力企业内部,在各个部门之间形成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项目信息化的全面覆盖,形成电力企业采购的信息化。在库存管理环节,项目信息化应当以库存物质的发放、退回作为核心,进行库存物资的管控,同时做好物资保管工作,形成电力企业库存物资的远程管理,为电力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ERP 项目系统在电力基建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有必要结合电力基建项目的总体目标,充分利用 ERP 项目系统中含有的功能模块,以项目管理需求作为导向,合理调配各类资源,以此来保证电力基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例如,在电力基建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于 ERP 项目系统,对财务部门的信息职能进行优化,将财务部门与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建立起完善的信息链条,使得财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出电力基建项目管理环节的作用,实现财务信息数据的发掘,进而促进了电力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形成全过程、全系统的管理流程。
3.2 ERP系统运行环境以及网络架构的设置
电力企业 ERP 项目系统的应当以电力企业光纤网络或者其他宽带作为技术支撑,为了保证信息交互的流畅性,网络宽带的带宽应当保证在 2M 以上,只有这种网络运行环境下,电力企业 ERP 项目系统才能够保证自身功能符合实际的运行需求,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在网络结构布局方面,可以采取表现层、应用层以及数据层三层网络结构,为 ERP系统提供稳定、流畅的运行环境,在表现层构建环节,可以采取 SOAP 协议,将表现层与应用层连接起来,形成应用程序,应用层则使用 JDBC 框架,将应用层与数据库连接起来,三大层结构,可以灵活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之上,以合理控制 ERP系统的运行负荷,避免电力企业在项目运行过程之中产生大量的荷载,导致系统运行压力过大,造成运行不畅,对电力系统项目信息化的进行带来极为不利影响。
3.3 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ERP项目系统在电力基建项目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其关键在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为确保 ERP 项目系统作用的发挥,相关企业需要做好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工作。在具体操作环节,可以指定针对性的人员招聘标准,确保管理人员录入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技能,确保 ERP 项目系统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随着 ERP 项目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技术的创新优化,为实现 ERP 项目系统与电力基建项目管理的有效衔接,推动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企业应当做好培训工作,通过系统化培训,针对性地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效应对不同场景下,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的相关要求,促进管理的信息化。
4 结语
电力基建项目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实现,确保各类信息数据的合理使用,大幅度增强了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理顺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在保证电力基建项目施工质量的同时,避免了额外的成本支出。ERP系统在电力基建项目中的应用,无形之中,强化管理环节各类数据的整合、发掘以及应用能力,无形之中,发挥了信息对于管理工作的指导辅助作用,保证电力基建项目的管理水平,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东宁 , 徐敏 . 应用 ERP系统提升电力基建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1):78-79.
[2] 饶慧 . 电力基建工程技经管理分析 [J].中国设备工程 ,2018(23):119-121.
[3] 徐安 . 试述如何应用 ERP系统提升电力基建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J]. 科学与信息化 ,2019(10):65-66.
[4] 李农 .ERP系统提升电力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 [J]. 明日风尚 ,2018(9):54-55.
[5] 陈 涛 . 基 于 REP 的 电 力 物 资 管 理 信 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探讨 [J]. 现代经济信息,2018(8):71-73.
作者简介郭文宇,男。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密云供电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本文于2019年发表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作者: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密云供电公司 郭文宇)
免责声明:
1、项目管理信息化网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