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中国建设领域新基建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需要项目管理者站在更高的方位、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接受挑战、勇于创新、部署战略、管理变革。
主持人:周昳晗,筑龙研究院专家,原上市公司高管,从事项目管理30余年
访谈嘉宾:陈祥福,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原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组部直接联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科技部、住建部专家,城市建设杂志名誉社长、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主编
图片
▲陈祥福院士(左)
对国内项目管理未来发展的建议
主持人: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强,跨国进行的大型项目日趋增多, 随着“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的推进和我国新基建项目的开展,我国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陈院士,您对国内项目管理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建议呢?
陈祥福:上世纪80年代,项目管理在我国兴起,1994年之后倡导项目管理比较典型的是原住建部总工程师姚兵部长,以及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原党组书记张青林。
项目管理在我们国家,在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国际上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鉴于项目管理在建筑业的重要性,结合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项目管理现在要注重它的数字化。就是说,我们在项目管理中要注重数学的一些基本研究,统计数学、分析数学、大数据的应用,包括云计算,我们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要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这方面不努力不行。
第二,我们要加强项目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理论包括混沌理论、优选理论等;甚至数学中的模糊数学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我们都要充分注意。
另外,我希望在建筑业里面有一个小的团队,专门研究我们项目管理的一些大数据的分析、研究,然后应用并指导我们项目管理,把我们的项目管理提升到更高,更科学,更符合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的总要求,谢谢!
青岛中银大厦是目前采用天然地基的世界最高建筑
主持人:陈院士,您参与设计的青岛中银大厦是目前世界上采用天然地基的最高建筑,请您介绍一下青岛中银大厦
陈祥福: 青岛中银大厦是我们在1994年做的楼,现在叫青岛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楼249米,筒中筒结构体系,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俗话说就是没有柱子。
另外,在当时这个楼我们采用的是天然地基,没有做桩基。这个楼位置在近海,天然地基不是做在岩石上,是做在花岗岩上。
当时没有注意到,后来我们搜索了,当时在全世界,美国最高的采用天然地基的楼是212米,青岛中银大厦是249米,超过美国37米!也就是说,青岛中银大厦是目前采用天然地基的世界最高建筑,至今仍保持。
高层建筑要注重沉降计算
主持人:青岛中银大厦使我国在天然地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陈院士,您在设计青岛中银大厦天然地基的时候,哪些方面遇到了困难,或者说需要着重注意哪些方面呢?
陈祥福:第一个就是沉降计算非常重要,关于沉降,青岛中银大厦总的沉降是7.3公分。
美国旧金山有一个楼出问题,旧金山有一个楼叫千禧大厦,它是旧金山第二高楼,很多名人都住在那边,现在它的总沉降是45公分,并且每年还在以1公分到2公分的沉降量在发展。这个楼现在已经偏离了垂线。世界上所有的楼都不是垂直的,都是斜的,但是关于斜多少,我们能接受,(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里是有规定的,千禧大厦已经偏离了规范要求。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当时是您的方案解决了千禧大厦的沉降。
陈祥福:对,关于千禧大厦的沉降,还有一个戏剧性的故事。
当时发现沉降超过规范要求后,千禧大厦的业主在全世界招标,业主的律师通过我在2011年由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发行的《高层建筑沉降计算:理论与应用》的著作,帮我写前言的是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戴斯,(了解到了陈院士)。
他看了所有的方案,认为要解决加州大学沉降的问题和楼歪了的问题,只有中国陈祥福博士的经验理论和他的实践能解决!他极力推荐,然后千禧大厦业主就找到我,我回答这个要通过外交渠道,要通过国家渠道正式的来找我,而且我们表示,对于千禧大厦出现的问题,我们有3个方案能解决问题,有能力、有办法、有经验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们的造价比美国提出的20多个亿,大概25亿,我们的要比它少得多,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非常热情的来找我。
这个例子就是说明超高层建筑,它的地基基础沉降计算非常重要,出了问题很难解决,甚至要花比造这个楼还要多的钱。
天然地基,世界首创
主持人:沉降计算很重要,那么您在设计青岛中银大厦时,关于沉降计算有没有一些风险或者争议呢?
陈祥福:我当时设计青岛中银大厦采取的是天然地基,当时争论也非常大,天然地基,在全世界也是首创。
所以说,我们不仅是高度首创,我们计算方法也是全世界第一。
我曾经有一个经验公式和数字计算,我们自己创造的计算办法,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在德国专门给我出一本专著,在中国建筑领域,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就是在中国第一本这样的专著,关于高层建筑,沉降计算方面。
竖向振动频率计算获国内外认可
陈祥福:第二,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现在由拉压弯剪结构体系,逐步在向拉压弯体系、剪体系发展,就是把弯剪尽量多的变成拉压杆件。
拉压杆件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竖向振动频率问题,竖向振动频率全世界的所有规范没有研究成果,插在最后,我陈祥福首次提出竖向振动频率的计算,完成了表格,计算出安全值,可以直接应用,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这是竖向振动频率。
无沉降缝设计
陈祥福:第三,我们高层建筑的裙房按规范要求,要做沉降缝,我们和一位院士,和建研院的几位博士在一起共同研究,我们提出了无沉降缝设计,没有沉降缝,这个例子就是我们在超高层建筑,这个难点就是,沉降缝按照规范需要设计,不按规范设计沉降缝,地下室要漏水,漏水以后很难解决。
说说我们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楼,孙春兰副总理当时是工会的第一书记,和当时的工会主席,他们非常赞同我们采用无沉降缝设计这个办法。当时把我还批判了好久,哈哈,也不改图纸,也不盖章,也不审图;最后孙春兰副总理出面,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主持人:陈院士,可以看出来当时您也很坚持采用无沉降缝设计,无沉降缝设计的原理是什么呢?
陈祥福:这个问题我们从理论上讲,就是有沉降,有结构计算,这是第一个理论;第二个就是我们把混凝土的一条裂缝,我们科学的把它分为10条、11条、10多条,把它分开。
比如说,把1毫米分成10条,就是0.1毫米,建筑规范要求,混凝土是带裂缝计算的,不能超过0.2毫米,现在放宽到0.3毫米。
所以说,我们把一条大的裂缝分成若干小的裂缝,这样我们要换混凝土,要有一点截面,要换一点钢筋,这个非常有限,但是带来的利益,带来的经济价值,带来的施工方面缩短工期,提高建筑质量,带来很多方便。
最后,我们这个东西成不成立,除了理论以外,在实际工程里,大家都是用高倍放大镜来看那个裂缝,最后大家都不相信,最大的裂缝都不超过0.2毫米!也就是说在允许范围内。
应该说,我刚才讲的这3条(沉降计算、竖向振动频率计算、无沉降缝设计),在全世界是一个大的创新,真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的水平!从理论到应用,到工程实践,不能只说工程理论,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院士,您的这些首创,同时也是中国的首创!也使中国在这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们都为此感到骄傲。
项目管理能力需注重数字化
主持人:项目管理引进我国已经很多年了,现在项目管理也是很热的话题,想请教陈院士,关于项目管理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陈祥福:项目管理实际上包括领导艺术、领导水平、领导能力,但是这个能力,我们一定要数字化,我认为项目管理现在最要注重的是数字化。
我建议,我们筑龙组建一个研究小组,来收集数据。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要分析研究,要指导项目管理。
举个例子,我们做了上万栋的住宅,有的图纸就是重复类的图纸,但是数据没有整理,都在各个设计单位那里(造成资源浪费),我们需要把这些数据收集、整理,还要社会化(普适化)!社会化以后,我们要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主持人:是的,有些重复类的图纸,或者关于一个问题更好的处理办法,如果可以收集整理归档的话,将会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陈祥福:数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很大,所以我们说,数字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尤其,尤其显得重要!我们需要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现在的一些先进技术,要运用到管理当中。
另外我建议,我们需要培养一些这方面的人才。管理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对数学、对分析、对统计数学不是非常熟悉,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这方面的实际应用者和领导者,把我们的项目管理推向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个应用行业、一个领域,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陈祥福院士的精彩分享!
后 记
作为为中国建筑事业做出贡献,对中国项目管理事业有殷切期望的院士,陈院士对国内项目管理提出的建议独具前瞻性。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661个市,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项目在进行。如果把这些项目数字化,将项目数据收集整理,加以利用,便会逐步促进国内项目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项目管理数字化,这个话题值得每个项目管理人士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