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的项目管理信息化门户网站,国内项目管理软件资讯服务提供商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信息化 > 正文

基于精准投资的电网项目数字化审计实践

2021-01-27 来源:《中国信息化》作者: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 陈识 李庆云 刘杰 邓烨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为先。高质量发展要求投资结构调整,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以一定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电网工程项目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实现精准投资。
国家电网公司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简称湖北电力)为实现精准投资,充分落实审计署提出的“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审计理念和方式,拓展“大数据”审计思维,创新基于精准投资的电网项目数字化审计模式,充分体现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作用。
一、基于精准投资的电网项目数字化审计思路
(一)以标准建设流程为基础,构建关键数据体系
数字化审计就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审计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处理,建立“技术+ 人工”“现场+ 非现场”“实物+ 电子化”的立体审计。数字化审计要求进行全样审计,包含集成应用、信息整合、协同实时等技术特点,在海量数据中准确定位关键数据是开展电网项目数字化审计的根基。湖北电力充分分析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现状,结合电网项目的业务特点和管理模式,整合各系统中符合审计目标且能互相串联的关键数据,确立以项目模块、物资模块、财务模块、设备模块为基础,以项目计划规划管理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财务管控系统、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为支撑的数据源体系。
关键数据是以精准投资审计为总体目标,将各个系统的数据有效衔接,便于在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快速抽取。数据源按特性可分为三类:一是结构化数据,指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表示和存储,表现为二维形式的数据,可直接通过业务系统采集数据,并能进行穿透查询和数据追溯;二是半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是结构化数据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不同的属性组成,可用记录和字段分层,通常半结构化数据可以通过中间表格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三是非结构化数据,各种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可通过各业务管理系统收集,如运用基建管控管理系统获取工程过程资料,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获取招投标信息,运用经济法律系统获取合同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通常需要通过人工输入或者智能识别等手段转化为结构化数据,部分资料还需要将线上数据和线下实际相结合,甚至利用外部数据。依托各信息化系统数据源,湖北电力选取组织结构、项目编码、资产编码、采购订单、物料编码等关键数据,将来源分散的各系统原始数据进行衔接整合,构建关键数据系统,实现以关键数据为主、衍生数据为辅的集成数据库。
(二)以精准投资为导向,建立审计数据分析指标
精准投资要求彻底转变以往投资预算“切块”和“分盘”等粗放的管理模式,为使投资建设项目与战略规划和市场需求相匹配,湖北电力将自身利益需求与现有水平分解,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需要控制的重要指标进行分类汇总,并与审计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匹配,精准锁定审计数据分析指标。
指标必须包含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全样分析等特征。事前预警体现在规划项目执行情况、项目定位精准性、可研报告编制质量、新开工项目核准情况等指标;事中监测体现在项目投资估算偏差、物资管理质量、投资计划完成情况、止损措施履行情况等指标;全样分析体现在工程结决算分析、投资经济效益、投资社会效益等指标。确定分析指标的同时,明确指标定义和数据需求,数据归口部门和取数方式,梳理计算指标或数据所需要的最小颗粒度的源数据,具体到表、字段,梳理从最小颗粒度数据到所需要的指标或数据的计算逻辑,对跨系统的指标,则需要梳理各系统数据间的匹配关系。
(三)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制定数字化审计模型
湖北电力基于关键数据体系,针对每个电网项目审计数据分析指标,充分掌握被审计对象的特征,结合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经验积累,筛选符合精准投资目的并且能利用现有系统数据实现的分析方向,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数据分析模型,目前已形成包括投资计划完成率、规划项目可研及时率、已批复项目开工及时率、可研报告编制方案合理率、投资估算偏差率、物资质量监督覆盖率、工程结算偏差率、项目成本入账率、新投设备发生问题率等数字化审计模型。
审计模型可以将不相互关联的数据和指标进行转化,实现计划、项目、财务、招投标、设备等数据源的融合,形成实时化、趋势化的审计分析结果,为审计人员提供违规风险的线索;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缺失、不同系统中数据不一致、各类数据逻辑关系矛盾,挖掘存在于内部控制失效风险和基础管理的漏洞。如通过在ERP系统中是否分级设定预算,判断概算是否分级管控;通过在基建管控系统中数据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项目管理信息化网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延伸阅读: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more>

PMO

Copyright © 2021 项目管理信息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9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7488822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我国唯一的项目管理信息化门户网站,国内项目管理软件资讯服务提供商,隶属卓橡公司

项目管理信息化微信公众号

PMO大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