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是兼具基础性、前瞻性、应用性的创造实践工作,是促进各项事业巩固延伸、改革创新的基础和引领。目前,除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之外,很多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单位内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包括计划编发、立项审评、监督实施、结题验收、资料收存和成果登记等,实际工作中面临申审工作量大、监督及时性差、信息汇总与统计不便等问题,对科研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通过GS1物品编码技术的融合应用,建立“唯一编码、全程追溯、动态管理”的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可以科学、规范地实现科研项目管理更加清晰、高效、便捷,提高科技管理、服务和决策水平,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编码方案
类似于产品质量追溯,对每一个申报的科研项目实施唯一编码,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范围内动态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按照《GS1通用规范(第18版)》和GB/T16986-2009《商品条码应用标识符》,采用全球文件/单证类型代码应用标识符(GDTI)AI(253)的编码方案对科技项目进行唯一编码是合适的选择,其数据格式见表1(以目前9位厂商识别代码为例)。
按照表1的编码数据格式,AI(253)为固定使用,代表该类型编码指向为科研项目(以一份申报书为一个科技项目)。GDTI中N1至N9为科技管理部门所在单位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目前发码基本为9位;N10至N12为科技管理部门自定义的项目类型代码,可以依据工作需要自行设置,如:N10为项目性质代码(基础研究类、平台建设类、成果转化类等),N11至N12为项目领域代码(标准类、计量类、质量类、特种设备类等);N13为校验码,依据GB/T16986-2009《商品条码应用标识符》中附录B的要求进行计算得出。序列代码赋予是科技项目的唯一标识,最多不超过17位数字,一般选择8位即可,如20191234,2019代表申报年份,1234代表申报顺序号。
标识形式:GDTI方案编码的标识载体可以是GS1-128条码,也可以选择商品二维码,无论何种选择,均需要符合GB/T15425-2014《商品条码128条码》或GB/T33993-2017《商品二维码》的要求。申报单位在线申报后,标识通过项目管理系统输出打印纸质文本,自动加载打印在申报书首页合适位置,便于识别和查询。
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核心
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核心是以单个项目为数据单元,以唯一编码为数据ID,将项目从申报到验收的全过程串联起来,形成闭环数据链,从而准确、高效实现项目管理。
主要开发内容
项目流程管理:通过唯一GDTI编码实现在线项目申报、申报修改、项目评审、项目立项、资金划拨、项目调整、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活动全过程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实现科研项目的查询统计、执行提示、报表打印等功能。
科研成果管理:按成果类型目录体系,实现科技成果鉴定和登记的信息化管理。
文件文档管理:实现相关电子文档的分类、传递、归档、阅览提醒功能。
专家库管理:对邀请入库的各类专家实现信息化管理,能查询专家资质、指派项目评审、评价和成果鉴定等。
科研论文与文献资料管理:实现对项目研究发表的科研论文、学术作品收集归档、统计查询、在线阅览;提供与单位科研领域相关的专业期刊杂志和科技论文、资料文献的在线阅读。
项目经费管理:实现项目经费的动态管理,通过项目负责人填报和上传项目开支明细和经费凭证,掌握经费开支进度,审查经费使用符合性。
项目绩效管理:实现对项目质量和项目水平的绩效评价。
项目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实现对专利、软件著作权、专著等知识产权的登记和统计,并通过日常维护,可以对相关知识产权的授权状态及到期维护等信息进行查询和提示。
系统门户和后台管理:集成上述各功能模块,提供统一的登录入口,提供相关通知、公告的发布与管理。后台管理提供模块配置、账户设定、权限分配、日志管理等多种功能。
系统技术框架
管理系统由应用系统、信息资源数据库、主机系统及其支撑软件、网络基础平台以及建设运营、信息安全、信息标准等保障体系共同构成,如图1所示。
系统采用B/S运行模式,通过跨平台技术架构,能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部署,支持异构环境集成,系统层级明晰,既便于高效开发,又确保了灵活性和拓展性。
系统功能模块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通用需求,参照项目生命周期的环节、顺序,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14大部分32个要素。系统功能模块开发内容见表2。
信息化为科研项目管理带来了高效、便捷,而物品编码则是信息化的基石。通过GS1标准的导入,将更加促进信息化应用中事务编码的科学性、规范性、通用性,为科研项目管理在不断演进的广度、深度上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创新引领。
本文发表在《条码与信息系统》作者: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