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的项目管理信息化门户网站,国内项目管理软件资讯服务提供商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信息化 > 正文

“互联网+”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学生版)的创新研究

2020-08-20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作者:杭州师范大学 医学院 于文磊,裘雅清,金晗烨,刘梁炜,褚晶晶
摘要:为激发高校以学生团队为主体的科研人员与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更加规范而高效地完成科研任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而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增强科研创新活力,并考虑国内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在资源共享、基本功能等设计方面不完善的现实,系统将基于多维数据平台设计并实现用户信息管理、科研项目管理、论文管理、成果管理、资源管理等子功能模块,探索创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学生版),做到“互联网+”科研的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政策转化为科研成果。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互联网+”;功能整合;学生
高校是国家科研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学校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素养,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此后教育部在2007年及2011年又先后在全国高校推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1]随着国家和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意识日益增强,各级项目获批数量也相较以往增多,但是科研项目管理难度也进一步增大。自“十五”以来,我国的科研项目已经形成以课题制为中心的组织管理制度,课题研究层次则根据实际需要实行“课题—子课题”或“项目—课题”两级管理。[2]就本科生科研而言,全国已推行10年,且实行国家、省、学校三级立项制度。[1]虽然以上制度已经逐步建立,但在我国,无论大专或本科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并未普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更是少有。针对此现象,本系统的设计着眼于提高各高校学生申报项目的积极性,着眼于为学生科研提供服务。
一、研究意义
1.优化项目管理流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包括项目申报与评审、项目立项、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验收及成果展示等过程。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该校设有科研项目的专门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也以学生为主体),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需要通知学生递交科研项目各阶段的纸质材料一式多份以及相应数字资源。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存在需要多次手工替换材料的情况,项目管理时间及流程的不规范性明显地增加了科研管理部门工作量,且容易出现替换错误的情况。另外,这些数字资源仍以Word和Excel等办公软件来进行处理,常无法避免重复统计以及数据的重复堆砌,对管理人员后期的整理造成不便。
2.强化项目监督管理
由于各项目周期较长,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进度缺乏有效监督,也是项目未能按期结题的外因之一。此外由于管理人员流动较大,任务交接不完全,导致对上一年度的延期项目缺乏统一管理,在提醒当年项目负责人注意时间节点时会遗漏此项目,且由于对其缺乏有效监督,常面临参与者项目未能结题但自身临近毕业、组员年级设置不合理等现象,至项目结题阶段才恍然发现项目只能从“延期”变“放弃”,致使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以及损失项目经费。另外,科研人员在反馈研究项目进度以及知悉项目各阶段审核结果上都具有时滞性,因此,提高项目信息交互时效性,通过本系统发送项目进度填写链接来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尽可能减少项目由于以上原因而停滞的情况发生,也是研发本系统的目的之一。
3.创新项目自我管理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申报项目的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对项目审核流程及节点不清楚,导致项目延期。因此,本系统的研发期望通过信息的公开化,使学生能够实时查看项目审核结果,从项目申报至项目结题,能够全程参与项目的审核过程;或是清楚了解项目存在的问题,参考评审意见进行研究方案的商讨与再制定,为下一次申报做好改进。本系统设置定时发送通知及项目进度填写链接,提醒各项目负责人按时开展项目并及时反馈项目进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使学生自我管理与科研管理部门监管双向并进,促使项目确能如期进行。
4.项目申报转常态制
目前高校在科研项目申报管理模式上遵循“一年一报”制,要求每年固定时间段进行某一类别项目的集中申报,申报者需符合校级项目参与资格,才能逐级申报省级及国家级项目,笔者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有申报者因各种客观原因错过当年的申报时间,由于申报资格限制,将无法参与当年一系列的申报。因此,设计之初亦希望通过此系统,项目申报可由原来每年一次改为常年接受申报。在此之前,不少项目由于担心错过项目申报时间,在项目未成熟时即进行申报,最终以延期结题或撤销项目告终。本系统设计,由于其常年接受申报的开放性,将给与申报者一定的缓冲时间,项目何时成熟,即可进行填报,之后由评委进行审核评比,成熟一项立项一项,通过对项目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的评估,控制立项项目质量,保护优质项目的立项和增加科研成果可预见性,避免科研经费的不合理分配和应用。
5.降低项目实施风险
通过进行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当遇到时间冲突时,项目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替换。笔者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常收到项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项目管理信息化网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延伸阅读: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more>

PMO

Copyright © 2021 项目管理信息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9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7488822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我国唯一的项目管理信息化门户网站,国内项目管理软件资讯服务提供商,隶属卓橡公司

项目管理信息化微信公众号

PMO大会微信公众号